藥補食療談養生
《中國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 陳志芳》
  進補養生,是預防疾病與防衰抗老的重要觀念。它強調應在未生病或衰老之前,時時進服具補養功能的藥物飲食以調理陰陽氣血臟腑、增強體力促使健康,進而達到防疾病與防衰抗老的目的。

   凡先天不足、體質素弱、久病失養、大病之後及產後失調等所致之身體虛弱,當及時進補以促進恢復健康。虛弱之證,從臨床看有陽虛、陰虛、氣虛、血虛之別,從臟腑看有脾虛、腎虛、肺虛、心虛、肝虛之類;故有補陽、補陰、補氣、補血、補脾、補腎、補肺、補心、補肝等進補法。然因臟腑含陰陽,受氣血滋養;所以但辨陽陰氣血虛證,即可概括臟腑虛證。

   陽虛之證,有面色蒼白、神疲乏力、氣短息微、形寒肢冷、小便清長、男子陽痿早洩、女人不孕帶下等症狀(主要為腎陽虛或脾陽虛)。常用的補陽藥物,有鹿茸、肉桂、附子、蓯蓉、杜仲、鎖陽、核桃、菟蕬子、補骨脂、淫羊藿、巴戟天、益智仁、炙甘草、冬蟲夏草等;補陽方劑,有生脈散、實脾飲、腎氣丸、右歸丸等;補陽食療,有牛肉、羊肉、雞肉、麻雀、海參、魚蝦、燒酒、韭菜等,可加入補養藥物一同煮食。

   陰虛之證,有面容憔悴、咽乾口燥、皮膚乾燥、虛煩不眠、屎乾尿黃,甚則骨蒸盜汗、潮熱嗆咳等症狀(主要為腎陰虛或肝腎陰虛)。常用的補陰藥物,有石斛、玄蔘、沙蔘、龜甲、鱉甲、西洋蔘、女貞子、旱蓮草、枸杞子、楮實子、山茱萸、天門冬、麥門冬、五味子等;補陰方劑,有左歸丸、六味地黃丸、補肺阿膠湯、天王補心丹等;補陰食療,有黑豆、芝麻、菊花、豬腦、鴨肉、皮蛋、燕窩等,可加入補養藥物一同煮食。

   氣虛之證,有少氣懶言、語音低微、倦怠無力、頭暈自汗、食少便溏、內臟下垂等症狀(主要為肺脾氣虛)。常用的補氣藥物,有黃耆、人蔘、黨蔘、孩兒蔘、紫河車、白朮、茯苓、大棗、甘草、扁豆、山藥、黃精等;補氣方劑,有生脈散、四君子湯、蔘苓白朮散、補中益氣湯、溫肺止流丹等;補氣食療,有糯米、粳米、花生、豬肚、雞肉、鵝肉、鴿肉、鱔魚、黃魚等;可加入補養藥物一同煮食。

   血虛之證,有面色蒼白、頭暈眼花、失眠心悸、心悸怔忡、爪甲枯癟、大便乾燥、女子月事衍期經少色淡等症狀(主要為心脾血虛或肝脾血虛)。常用的補血藥物,有熟地黃、當歸、龍眼肉、白芍藥、何首烏、阿膠、桑椹子等;補血方劑,有四物湯、歸脾湯、炙甘草湯、當歸補血湯等;補血食療,有紅豆、菠菜、雞肝、羊肝、豬肝、羊乳、豬蹄、墨魚等,可加入補養藥物一同煮食。

   進服補養藥食,當辨陰陽氣血臟腑虧虛而對證進食;如不辨而盲目濫補,非但不能去病強身,反使病情加重。曾有一肺腎陰虛之慢性咽喉炎患者,服食補養肺脾陽虛氣虛之黃耆大棗湯,除致症狀加重外,更出現頭暈胸悶之症;因此,須先諮詢醫生而後服食,才能達到進補養生的目的。